儒家的名言
在平时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,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,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。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儒家的名言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儒家的名言11) 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2) 君子易事而难说(悦),说(悦)之不以道,不说(悦)也。
3) 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——《论语·乡党》
4) 既来之,则安之。——《论语·季氏》
5) 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
6) 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7) 贫而无谄,膏而无骄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8) 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矣。
9) 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10) 礼之用,和为贵。
11) 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
12) (“撰”去提手)与之言,能无说乎?绎之为贵。说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
13) 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
14) 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15) 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16) 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
儒家的名言21、为世忧乐者,君子之志也;不为世忧乐者,小人之志也. 《申鉴·杂言上》
为国而忧、为国而乐,这是君子的志向;只考虑个人得失,这是小人的志向。
2、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 汉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
3、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美。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,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。
4、丈夫四方志,安可辞固穷? 唐·杜甫《前出塞九首之九》
大丈夫志在四方,岂能害怕吃苦?
5、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过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 宋·宋轼《晁错论》
古代创立大业之人,不仅有超世之才,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。
6、志不立,如无舵之舟,无衔之马,漂荡奔逸,终亦何所底乎? 明·王阳明《教条示龙场诸生·立志》
志向不确立、犹如无舵之船,无绳之马,飘荡放纵,到何处去呢?
7、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——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 《论语·学而》
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——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?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?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?”
8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.《论语·子路》
自己作风正派,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;自己的作风不正,即使三申五令,别人也不听从。
9、博学而不穷,笃行而不倦。 《礼记·儒行》
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,身体力行永不懈怠。
10、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羡慕水中游鱼,不如回家织网。
11、君子以行言,小人以舌言。 《孔子家语.颜回》
君子用行动说话,小人用舌头说话。
12、在上不娇,在下不谄,此进退之中道也。 宋·王安石《上龚舍人书》
处在上位不骄慢,处在下位不谄媚,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。
13、美曰美,不一毫虚美;过曰过,不一毫讳过。 明·海瑞《治安疏》
有几分美就说几分,一丝一毫不虚夸;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,一丝一毫不讳饰。
14、善欲人见,不是真善;恶恐人知,便是大恶。 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
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,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;做了坏事唯恐人道,这便是做了大坏事。
15、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谓大丈夫。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富贵不能迷乱心意,贫贱不能改变志气,威武不能屈节,这才叫大丈夫。
16、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。 《孔子家语·在厄》
17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 《论语·述而》
君子心地宽阔,小人经常忧愁。
儒家的名言31、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《大学》
大意: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,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,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。
2、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。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;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《大学》
大意: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,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;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;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,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;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,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;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,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;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,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;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。
3、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,无诸己而后非诸人。《大学》
大意:君子对于优点,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;对于缺点,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。
4、所谓诚其意者,毋自欺也。如恶恶臭,如好好色,此之谓自谦。故君子必慎其独也。《大学》
大意;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,不要自己欺骗自己。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,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,一切都发自内心。所以,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也一定会谨慎。
5、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《中庸》
大意: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,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,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。
6、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《中庸》
大意:广泛地学习知识,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,慎重地加以思考,明确地辨别是非,踏实地去实践。
7、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诚则明矣,明则诚矣。《中庸》
大意: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,这叫做天性;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,这是教育的结果。真诚就会明白事理,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。
8、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《中庸》
大意:对上不抱怨老天,对下不责怪别人。所以,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,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。
9、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《中庸》
大意: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,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,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。
10、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《中庸》
大意:喜 ……此处隐藏14947个字……/p>
31. 士而怀居,不足为士矣!
二:做人格言
1. 不学礼,无以立。
2. 己所不欲,匆施于人。
3. 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
4.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5. 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6.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择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7. 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下信乎?传不习乎?
8. 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
9. 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,四海之内皆兄弟也,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。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
10. 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
11. 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。”请问之。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。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以使人”。
12. 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
13. 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!
14. 过,则匆惮改。
15. 不迁怒,不二过。
16. 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!
17. 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18. 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,则不达;见小利,则大事不成。
19. 士不可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己,不亦远乎?
20. 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,焉能为亡。
21. 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 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
22. 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损矣。
23.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24. 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25. 巧言乱德。
26. 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
27. 刚、毅、木、讷近仁。
28. 有德者必育言,有言者不必育德。
29. 听其言而观其行。
30. 君于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31. 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不逮也。
32.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,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
33.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34.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,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,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。
35. 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
36. 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
37. 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
38. 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
39. 礼之用,和为贵。
40. 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
三:孔子论学习
1.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2. 盖有不知而作者,我无是也。
3. 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;多见而识之。
4. 圣则吾不能,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。
5. 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
6.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7. 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。
8. 兴于诗,立于礼.成于乐。
9. 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10. 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
11.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12.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13. 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
14.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15. 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
16.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17. 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18. 日知其所亡,月无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矣。
19. 不学诗,无以言。
20. 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
21. 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
22. 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
23. 有教无类。
24. 自行束侑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四:政治格言
1. 政者正也,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 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;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。
2. 子为政焉用杀?子欲善而民善矣。
3. 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
4. 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,俘不干盟,兵不逼好。
5. 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
6. 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;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: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
7. 慎终,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
8. 不教而杀谓之虐;不戒视成谓之暴;慢令致期谓之贼;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谓之有司。
9. 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
10. 苟正其身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
11. 道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
12. 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
13.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14. 居是邦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
15. 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
16. 君子之行也,度于礼。
17. 施,取其厚;事,举其中;敛,从其薄。
18. 君于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
19. ……因民之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
20. 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
21. 君子无众寡、无小大、无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骄乎?
22. 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
23. 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 ....故为政在人。 君使臣以礼.臣事君以忠。
24. 子路问事君。子日: 勿欺也,而犯之。”
25. 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
26. 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
27. 知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。
28. 知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。
29. 知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
30. 使民敬、忠以劝,如之何?
31. 子曰 :“临之以庄,则敬。孝慈,则忠。 举善而教不能.则劝。”
32. 先有司,赦小过、举贤才。
33. 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,临丧不哀,吾何以观之哉!
文档为doc格式